新华网拉萨9月12日电(记者梁书斌 张京品)入秋后的日喀则,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在仁布县姆乡司玛村村口的农田里,多个品种的马铃薯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这些土豆的种植方法和以前不一样。”村民丹增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平播,现在有人工大垄、机播、平播三种方式,“都是标准化作业,有专家指导,管理很严格”。
仁布县正在迎来一场种植结构调整的“革命”:这里过去长期种植马铃薯,但平均亩产和商品化率很低,引进优质马铃薯种薯后,亩产大幅增加,大面积推广后每亩有望直接帮助农民增收千元以上。
这要从黑龙江省援藏干部的到来说起。
2013年下半年,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仁布县工作组到达后,发现由于种植模式落后、种子选育不优、品质蜕化严重等原因,仁布当地马铃薯平均亩产仅有1.5吨左右,商品化率几乎为零。
这让来自黑龙江省克山县的援藏干部、仁布县委书记陈宝柱坐不住了。
克山县处于松嫩平原腹地,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被称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尽管距离西藏超过5000公里,但其积温、降雨等自然条件与仁布县相似。
“是否可以引进克山县的土豆,带动西藏农民增收?”带着这个疑问,仁布县工作组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大量科学论证,围场马铃薯价格,最后决定投入援藏资金100万元,组织实施黑龙江优质脱毒马铃薯引进推广项目。
2014年4月,该项目正式实施,从克山县和自治区农科院等地引进26个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在姆乡祥巴村、康雄乡塔热村等地进行试验种植。
仁布县委副书记国宏利告诉记者,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县里无偿为农户提供籽种、肥料和农药。为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每亩还给予370元管理费、运输费和风险金。
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户对耕地实施了客土改良,运用克山县完整的田间工艺,按照现代标准化栽培模式进行种植,并主要施用农家肥。
种植前,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了品种的特性,种植、田间管理和防疫灭病知识。专家还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据测算,试验种植户马铃薯亩均增产近2000斤。其中,“克新19”最高亩产达到8022斤,在全区引起“轰动”。
随着项目影响的扩大,当地农民对种植新品种马铃薯越来越感兴趣,很多人都从试验种植户手中购买或索要种薯种植。
司玛村村民次仁顿珠今年种了新品种马铃薯。“当地品种的亩产只有3000多斤,这些新品种的亩产能达到7000到8000斤,我想尝试一下。”次仁顿珠说。
目前,仁布县试验示范核心区种植脱毒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10.6亩,脱毒马铃薯种植推广到全县9个乡镇,总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
通过实施该项目,到2016年底,仁布县力争粮食产量由2200万斤增加到3000万斤,马铃薯平均亩产突破3吨,较原来增加一倍,商品化率达到50%以上,每亩马铃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00元以上。
作者:梁书斌 张京品
本文相关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