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只吃土豆和全脂牛奶,就可以获取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这是营养学家曾经作出的有趣论断。不论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土豆的营养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曾经作为贫苦时期代表食物的土豆,早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舌尖美味。
然而,即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土豆还是未能摆脱“望天收”的宿命。由于4月份以来遭遇了先旱后涝的恶劣天气,西南主要产区的土豆今年量价齐跌。平均而言,去年亩产1500多公斤,今年只有500多公斤,农户承受了很大损失。从4月底开始上市的山东土豆,到目前正在上市的内蒙古土豆,价格出现了20%~50%不等的下滑。
价格方面,土豆和姜、蒜、糖、豆等农产品一样,都存在着周期性暴涨暴跌的“怪圈”。从历史上看,近年来土豆价格基本上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涨—跌—稳”的走势。
市场人士指出,解决价格“怪圈”,主要应改善产销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信息来指导农户种植。同时,土豆作为大宗商品,天然具有利用期货市场的优势。不过,质量标准厘定、交割基准地确定、从业者相关知识普及等是必须做出的努力。从制度设计到普及推广,土豆期货推出的每一步都要实实在在接“地气”。
“土豆价格波动非常剧烈。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土豆批发市场价格在1.1元/公斤到2.95元/公斤之间波动。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差价接近1.9元/公斤,波动幅度最高时约270%。”中粮期货研究员孟金辉说。
土豆和姜、蒜、糖、豆等农产品一样,存在着周期性暴涨暴跌的价格“怪圈”。例如,2015年恰逢土豆大丰收,大批量土豆上市导致价格持续走低,最低时每公斤价格只有1.2~1.4元。不过,一年之后土豆市场风云突变。2015年,全国不少地区受灾,湖南、湖北等地土豆几乎绝产,部分地区土豆零售价格冲高至每公斤3元,是上一年的两倍多。
从历史上看,土豆价格的暴涨暴跌基本上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涨—跌—稳”的走势。“过山车”行情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价低伤农,导致来年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进而孕育了下一轮暴涨行情;价格暴涨后吸引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又给暴跌埋下了隐患。
市场人士指出,影响土豆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种植面积、单产、农户心态、库存量、天气情况以及其他蔬菜的价格等等。其中,种植面积、单产等供应面因素以及其他蔬菜价格等需求面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关人士说,我国土豆市场和其他农产品一样,跟风种植现象严重,致使种植面积暴涨暴跌,价格起伏不定,农户收益也极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应该改善产销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信息来指导农户种植,在种植品种和种植规模的选择方面给农户一定参考。
中国农业大学蔡海龙博士表示,当前应该加强土豆产业监测预警,构建土豆市场监测预警指标,建立及时、权威的产销信息发布制度,对有可能引起供求严重失衡和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因素,进行充分的预判。
对此,卓创资讯指出,推出土豆期货还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土豆质量标准难以清楚厘定,当前虽然有国家标准,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将对交割产生较大阻碍。其次,土豆产区较多,交割基准地难以确定。第三,土豆产业的相关从业者对期货工具知识储备有限,还无法真正操作和利用期货。
肖克
,围场土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