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家里人最爱的蔬菜就是土豆,酸辣土豆丝、土豆炖鸡块、炝炒土豆片……一个星期总要吃上三四回。”陈阿姨告诉记者。在萧山,有不少市民把马铃薯当做鲜食蔬菜来吃。不过,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这意味着,土豆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那么,马铃薯“翻身”进军主粮界这一消息,马铃薯种植技术对萧山区农户来说,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呢?
资料图
引品种,改技术,做强马铃薯产业
记者从区农业局了解到,本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较大,只是多以散户零星种植为主,未成连片规模化发展。近几年来,本区不光引进了一些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像“荷兰15”“费乌瑞它”“兴佳2号”“中薯3号”等,还积极研究马铃薯种植的省工节本栽培技术,以促进马铃薯生产从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转变。
省工节本栽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薯地上面覆盖一层稻草。由于稻草可以起到保湿保温作用,能给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一个天然温床,可以使种出来的马铃薯皮色光滑。另外,冬闲田里的稻草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省去了农户处理的烦恼,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以前稻草覆盖范围比较大,对稻草的需求量大,但稻草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改进这项技术。”区粮油首席专家夏国绵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在薯地上面成行覆盖稻草,土豆价格,并将盖稻草和盖地膜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节省稻草的覆盖量。另外,浙江吉峰聚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已引进马铃薯播种机,今后还打算引进马铃薯采收机,实现马铃薯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尝试“规模种植+产销结合”模式
事实上,跟小麦相比,这马铃薯如果种得好,经济效益会更好。夏国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马铃薯亩产量在1500-2000公斤,而高产地块亩产能达到2500-3000公斤。按照目前1-2元的批发价格,一般亩产值在3000元左右,除去每亩700多元的种薯成本,100多元的肥料成本,以及播种、采收期间的用工成本,每亩净利润能达到800-1000元。而目前,小麦每亩净利润是200-300元。
今年开始,本区选择了三户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种植+产销结合”的模式,进行“马铃薯+水稻”模式示范,改变了以往比较分散的局面。针对农户担心的销路问题,本区也将与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域义乌市进行合作。当马铃薯起产后,一旦碰到销售难的问题,本区就会组织义乌的营销大户过来收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