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代收

土豆价格“社区厨房”杭州萌芽 前店买把菜后厨顺便给你烧了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5-09-14 07:06

千伯农自然食部落。 便利+情感是它的菜 干净利落的小厨房,锅铲、砧板、壁橱、微波炉,样样俱全;八个煤气灶头上,两个小锅正在咕嘟作响,香味四溢,因为锅里的咸肉炖春笋和母鸡炖甲鱼很快就要出锅了。小厨房向外还有两张小木桌,桌上的竹编小菜斗下盖着几

千伯农自然食部落。  

便利+情感是它的菜

  干净利落的小厨房,锅铲、砧板、壁橱、微波炉,样样俱全;八个煤气灶头上,两个小锅正在咕嘟作响,香味四溢,因为锅里的咸肉炖春笋和母鸡炖甲鱼很快就要出锅了。小厨房向外还有两张小木桌,桌上的竹编小菜斗下盖着几样已经做好了的土菜。餐桌前,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包芹菜馅饺子。

  你别被“千伯农自然食部落”这样的名字唬住了,或者以为这是个农家餐馆,其实它是家菜店,卖千岛湖的绿色生态果蔬生鲜。前菜场后厨房,这样的模式看起来有点新鲜,吸引了不少小白领。

  前面买菜,后面加工不想烧菜的,没空下厨的都来了

  傍晚6点半,家住杭州万家花城的李先生熟门熟路地来到“千伯农”,逛了一圈,在水产区选了一条野生鲫鱼,称了一下八两重。李先生很熟络地对工作人员说:“加块马铃薯腐,帮我煲个汤,一个小时后过来拿。”

  “80后”李先生是普通的上班族,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不大会做菜。他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我是年前发现这个地方的,菜品质不错,买了菜还可以加工成品,挺方便的,就像是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厨房。我来过好几次了,买条鲫鱼,十几块钱,加点马铃薯腐炖炖,给10块钱加工费帮忙烧一下,蛮实惠的。家里不用买汰烧了。”

  紧随其后进店的王小姐,手里拿着保温的三件托碗。她之前在这里订了只甲鱼,现在来取菜。王小姐的母亲前阵子做了一个手术,开刀留下的伤口需要食疗进补,她笑着说:“老人病了要补一补的。但煲汤一般要两三个小时,我们平时上班没这多时间。这个店离我们小区近,买菜炖汤,正合我意。今天有空我自己来取,没空他们还会送菜上门。”

  除了李先生王小姐这样订菜取菜的,店内的中老年顾客也不少,朱阿姨就是其中一位。“这家店晚上10点打烊,现在菜场里早关门了,在这里买些菜肉,炒炒炖炖,倒也惬意。”朱阿姨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她是新杭州人,搬到杭州十年了,小时候长在农村,对土货野货一直很有感情,“现在想吃也可以去土菜馆农家乐,但也不能天天去。附近有这样一家店挺好的。春节前,我还在店里买了30斤千岛湖花猪土猪肉,让他们灌香肠,材料心中有数,味道很好。”

  代你烧菜,以情揽客

  社区厨房想做温暖好邻居

  “我是卖菜的,开始的想法很简单,附近居民来买菜,我们顺便帮忙烧一下,做做服务。”千伯农自然食部落的老板张胜兵刚进货回来,一边和店员将新进的农货搬进店,一边和钱江晚报记者聊天,“现在想想,这也拉伸了服务链条,能增加客户的粘性。”

  张胜兵是千岛湖人,自称做过钢材贸易,后来改卖家乡特色农产品,开始卖千岛湖花猪肉,后来扩大到有机鱼头、高山蔬菜还有千岛湖的水果。竞舟路、东山弄等多家菜场里,他都设有摊点。

  东方福邸的“千伯农”是张胜兵两个月前开的。现在外婆家等餐馆都在搞创新,他也动起了脑筋:在260平方米的店里,辟出100平方米当后厨吧。“店里烧菜的是我的亲戚,做的是千岛湖家常菜。相比每天六七千块钱的营业额,做菜的进账是小头,也就几百块,但对菜品的促销作用挺大。有人看到了烧出的菜,闻到菜的味,也会买一些菜回去。”

  说话间,就有一位顾客要买餐桌上摆放的豆腐,还现切了几块腌肉,一碗老豆腐蒸咸肉放进蒸锅里了,加上加工费只要18元。“这个老豆腐是每天从千岛湖运来的,腌肉是我们老人土法腌制的,做法也很简单。”张胜兵笑着说。

  前店后厨,这样的经营方式,张胜兵觉得是海南的海鲜市场给了他灵感。

  很多去过海南的人都知道,那里海鲜市场,前面摊点后面厨房,顾客在市场里选了海鲜,后厨就会按照顾客要求烧,食材新鲜、看得见,而且有参与感。“不过我们还是卖菜为主,代加工不是为了赚钱,相反是有点情感在里面,我们想和社区居民做朋友,是一个友善的菜商。就像老墙门里,推开邻居家的门,借个酱油借把凳子一样,亲切、温暖而放心。”

  店开了两个月,生意貌似不错,春节一开门,便不断有顾客光临。在钱江晚报记者观察的1个多小时里,店里就做成了15笔生意,其中炖炒了6个菜,还卖出了50只现包的芹菜肉馅饺子。

  “这两天回老家过春节的人都陆续回来了,许多人还不想自己买汰烧,所以我们的生意比年前好,每天营收能增加两成。”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张胜兵的心思也活络起来了,“我想把这个小厨房再弄得正式一些,城西、钱江新城等区域大楼盘多,白领也多,在那些地方开十家连锁店,一楼卖农产品,二楼做餐饮,当然要请专业厨师来烧,做成社区的大厨房。”

  记者手记

  社区店商机:不在云端,在你身边

  两三年前,在上海浦东采访,钱江晚报记者曾在一大超市吃过这样一顿饭:自己选择食材,土豆价格,然后拿到加工区,很快就拿到现做的饭菜,在超市专门辟出的就餐区把一顿饭解决了。在杭州,有人在社区店开始做这样的生意了,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应该说,杭州人在吃上向来富有创新精神,且不说锅里锅外、动手吧之类有点颠覆感的餐馆了,就连吃碗面也不例外,自己动手挑鱼选虾,配上蔬菜,这样的海鲜面多有参与感!如今,社区厨房打开的是这门生意,而且温情脉脉,就像是邻里间添个菜。

  互联网对很多行业都进行了流程再造,但社区店却被认为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也许有一天,人们可以不逛商场,不去单位,不带钱包,但对社区的依恋会越来越深:你网上抢的衣服可能是由小区便利店代收的;你的中饭可能是小区门口小吃店伙计送上门的;手机一响,小区附近的洗衣店发优惠券了……

  人对社区生活服务的需求变成了商机,各种带着“社区”名义的东东涌到你的家门口,比如社区生鲜店、社区厨房、社区自助洗衣房、有床位的社区医院,等等。它们不是长在云端里,而是活色生香地开在家门口,与你频繁接触,知根知底,有情有意。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光临,有一天你老了,走不了路,下不了厨,子女可能照顾不到你,社区店们也许可以依赖。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