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价格

土豆价格长春大量秋菜滞销 菜农整日忧虑靠喝酒催眠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2-27 15:03

1.4万斤大葱全部卖完才有不到1万元的毛收入大叶香菜、小黄瓜不到100斤就能赚上2000元 16日6时,新月路秋菜点,菜农早早来到市场,抢占有利地形准备一天的销售。

菜农信心满满,但市场有点冷

十月,秋菜围城。眼下的长春,周边菜农东南西北汇聚于此,在政府划定的110处秋菜点内开秤卖菜。

离家前,他们信心满满,渴望能卖上好价钱。可理想终究抵不过冰冷的市场。集中登市25天,如今时间过去一大半。当竞争激烈、购买力下降、秋菜销售遇阻成为市场注脚时,写在他们脸上的表情已俨然变成了无奈与迷茫。

卖不动的秋菜,道不出的苦衷。秋菜市场的变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销售遇冷背后,给今后农业生产带来哪些思考和启发?新文化记者记录菜农销售遭遇市场真相,借助外脑,探寻秋菜未来出路。

失眠

白菜不走量靠啤酒来“催眠”

账本

5亩地按0.35元/斤高价,全部售出元去掉成本9925元,全部卖完才能赚5825元

14日4时55分,农安人冯洪远起床下地为手机充电时,不小心踢倒了头天睡觉前喝空的两个啤酒瓶。在这间位于长新街上民宅改造的旅馆内,他已经住了3天,每天房费35元。心里有事的冯洪远,这几日睡眠一直不好,为了尽快入睡,他不得不用啤酒“催眠”。

5时10分,他用凉水洗了脸,吃了两口昨天晚上的剩菜,迎着风走向让其又爱又恨的“老地方”。“这两年都是我自己来长春卖白菜,母亲没得早,父亲又得了脑血栓,妻子在家照顾他和孩子,卖菜只能靠自己。”他告诉新文化记者,这次进城总共拉来了9000斤白菜,开农用车来的,早上起早开卖,晚上天黑收摊,用布盖上,到旅馆睡觉,就这样3天,满打满算也就卖了5500斤。

冯洪远进城选择的卖菜地点,和去年一样,在一匡街与北人民大街交会处,这里是宽城区传统的大型秋菜销售点。其实,对于秋菜难卖,他心里早就有所准备,只不过当下的市场比想象得还要糟。“去年也拉来这些,两天半就折腾出去了,今年真不知道得几天。”冯洪远说,今年的白菜行情不错,能卖到0.35元/斤,这比去年的0.2元~0.25元/斤价格高出不少,可是买菜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几乎看不到,都是中老年人,购买量不大,能买上200斤的都算大户。

眼瞅着白菜卖不出去,在长春的住店、吃饭每天消费近65元,冯洪远有些着急。冯洪远告诉记者,租地价格涨价,今年种了5亩地白菜,每亩地可产净菜9000斤,5亩地共4.5万斤,如果按照0.35元/斤价格计算,全部售出能卖元。“不过这是毛收入,没算成本。”他算了笔账,种植一亩大白菜种子成本150元、种植雇工200元、农药305元、化肥510元,后期浇地水电费用等还要400元,如果算上后期砍菜220元费用,加上进城卖菜开销、油费200元,一亩地支出1985元,5亩地需要9925元。也就是说,白菜全是高价出售的前提下,才能赚5825元。

7点钟的早市,未见到人头攒动。冯洪远剩下的白菜静静躺在车里,无人问津。“今天回不去了,还有点菜,长春不走量,地里的菜有空找人拾掇拾掇,不行去县城转转吧,看看饭店、机关有没有买的。”5分钟后,他情绪低落地跟妻子通完电话。

迷茫

土豆卖不完满城转悠到天黑

账本

10亩地按0.8元/斤理想价计算,可收入5.6万元去掉成本元,全部卖掉才能剩下2.42万元

和冯洪远锁定“城北”不同,从公主岭怀德镇赶来长春卖土豆的仲崇倩两口子,没有刻意固定地点,而是开着四轮农用车,在南关、朝阳区政府指定的销售店转悠。

15日18时35分,过了下班高峰期的湖宁路,车少了许多。这是半个月以来,夫妻二人前往的第五个销售点。他们早早来到这里,天黑还不愿离开。不是不想走,是土豆没卖完。时间已晚,但二人都还没吃晚饭。

仲崇倩问丈夫:“我不饿,你饿不,给你买点啥吃?”

丈夫说:“小区进进出出的还有人,等等再说。”

妻子不再说话,依靠着农用车旁,数着车上车下用“专用编织袋”装好的土豆。7000斤土豆,还剩4500斤。

那边,丈夫借着微弱的路灯光线,一边张望,一边还不死心地吆喝着卖土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想买的人嫌贵,使劲砍价。不想买的人,瞅都不瞅一眼。”一个小时300斤的销量,仲崇倩和丈夫不愿再提,迷茫终极。

“来长春卖土豆有3年了,去年进城卖土豆,20天的时间整整卖了10车,今年到目前为止才卖了3车就卖不动了。”仲崇倩说,今年带到城里销售的土豆,统统都是50斤/袋,根据土豆个头的大小,售价分别为30元和50元。换算成每斤的价格为0.6元和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价上浮0.1~0.2元/斤。市场平均价格也是这样。

土豆为啥会涨价?她透露,今年雨水不够,土豆大面积减产,去年亩产1万斤,今年亩产只有7000斤。家里10亩地,一下就少了3万斤。另外,种植成本增加也推高了土豆价格。

“租地价格居高不下,肥料涨价,地膜涨价,人工涨价,少的5%多的要10%。”为此,仲崇倩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地1500元/亩,豆种每亩500元;复合肥肥料、有机肥每亩480元;农药及叶面肥每亩200元;种植人工以及收获人工每亩400元;地膜浇水还得要100元。算下来,每亩土豆种植成本3180元,如果按照亩产7000斤,平均0.8元/斤的理想价格计算,10亩地可收入元,去掉成本元,可剩下2.42万。但想获得计算的收入,前提必须是在长春把土豆全部卖没了。

“为啥必须得进城,我们那儿家家种土豆,要想赚钱就得出去。来地里收土豆的,四毛钱一斤都大价了。”她透露,有这样想法的农民不占少数,前几天在桦甸街一处秋菜销售点,光是打招呼认识的卖土豆的老乡,9个里就认识4个。今年本来买的人就少,价格再比去年高,老百姓不买账。

其实,为卖好价,农民蜂拥进城只是当前市场出现的一面。此外,还有意想不到的非农“竞争”。“在农村待久了,城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可能我们是卖土豆的,对于土豆价格最为敏感,有一天路过繁荣路一家农产品、果蔬连锁超市,都傻眼了,围场土豆代收,产地一样的土豆,人家不论大小一律0.58元/斤,每人限购10斤。”仲崇倩说,城里商家太精明了,包装都给打好,价格还便宜。

收摊的时候,望着车上待售的土豆,两口子商量着明天的“战略”:“明天走饭店,赔了也比拉回去强,剩下土豆给钱就卖。”

费劲

大葱不好卖琢磨出“新生意”

账本

1.4万斤大葱全部卖完才有不到1万元的毛收入大叶香菜、小黄瓜不到100斤就能赚上2000元

16日6时,新月路秋菜点,菜农早早来到市场,抢占有利地形准备一天的销售。

从哈拉海镇赶来的刘顺心情不错,稀里糊涂抢到了一个被市场菜农公认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位置。把成捆15斤、30斤的大葱、大叶香菜、小黄瓜摆放完毕,刘顺就与一旁卖白菜的大姐侃了起来。

“别人卖葱都是一水的葱,你咋还卖别的。”大姐不解地问。

“主要是卖大葱,其余都是家里的地边菜,扔家给人都不要,到这边还能卖高价。”刘顺说,这是秋菜集中销售后第三趟来到长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