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基地不断推出新品种,这两年西吉马铃薯质量、产量都有很大提高。”从事农业工作大半辈子,自称和马铃薯有感情的育种基地负责人何建栋说,一个西部贫困县建立自己的育种基地,很不容易,就是要“苗子里面拔出好苗子”,培育出高质量的马铃薯品种。
“好东西卖不上价,还不稳定。”西吉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在日益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西吉人也越来越感觉到,马铃薯作为一种农产品销售的收益正在逐渐下降。
“这两年的遭遇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要把马铃薯做成产品卖。”杨俊炜坦言,看到孩子平时吃的薯片,围场土豆,基本原料同是马铃薯,只是经过了简单加工,就能卖出马铃薯好几倍的价格,“我们也完全可以搞这个”。
目前,西吉马铃薯的延伸加工有淀粉生产,将淀粉进一步加工成粉条、粉皮等类型,但这些产业规模不大,工艺不够先进,且以家庭作坊居多。西吉打算在做好马铃薯优质品种更新推广的基础上,下一步重点提升淀粉及下游产品的生产加工规模和工艺,同时,研发和生产薯条、薯片、马铃薯泥等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下力气做出自己叫得响的马铃薯延伸产品,把“马铃薯之乡”进一步打造成“马铃薯产业之乡”。
西吉的想法正在付诸实践,并搭上了东部产业转移的顺车。国家指定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在产业互惠发展方面,近年来闽宁合作富有成效,福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现实的转移需求,宁夏能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适当的政策性优惠。在西吉县的积极争取下,福建知名食品加工企业红太阳集团作为闽宁合作重要项目已经进驻西吉。
“我们提供优质的马铃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有良好的品牌、过硬的工艺。”杨俊炜觉得,搭上闽宁合作的顺车,实现原材料和精深加工工艺的强强联合,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吉的马铃薯产业转型,做出自己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是西吉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又一历史契机和重大跨越。
“经过了规模化发展,这次价格冰火两重天的经历告诉我们,西吉马铃薯到了产业化经营的时候了。”杨俊炜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