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老师指导的课堂怎么进行?毫无中学物理基础的学生如何用柠檬和马铃薯将小灯泡点亮?4月15日,围场土豆批发,美国圣卡洛斯特许中学的两位老师带着“美国项目式学习”走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报告厅,和现场的24位初一学生互动教学,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电路奥秘,尝试用不同方式点亮小灯泡。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选择“自助餐厅服务”课题的职业学校学生,可以通过为外国顾客服务锻炼数学、语言、写作和沟通能力;选择模特课题的学生将学习化妆、设计等艺术技能。这些都是“项目式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的典型例子。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合所学的各科知识与技能,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力,而老师的作用则被相对削弱。21世纪4C核心素养,即是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而PBL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恰恰能培养这些能力。在国外,项目式学习已经普遍开展,国内正处于探索阶段。
老师不插手 学生成功用柠檬发了电
为了让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学生们真实感受到项目式学习的魅力,学校方面选择了24位初一年级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和圣卡洛斯的两位老师组成了临时课堂,把“电路”作为研究对象。在学生正式动手以前,老师Jessoca Burtis和几名学生是拉手连接成了一个圈,模拟电路“通电”的过程。之后,每一个小组发放电池、导线、小灯泡等材料,不作任何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让灯泡亮起来”。虽然还没有接触过中学物理知识,但刚才的“通电”环节显然让引起了学生们的热情,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个小组兴奋地喊道,“灯泡亮了亮了!”新浪四川观察了一阵学生的实验过程发现,简单的串联原理学生都懂,只是有一些小组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弄反了,始终无法成功。经过不断的重复实验后,所有小组均亮起了小灯泡。在这个过程中,圣卡洛斯特许的老师并没有上前干预,只是不停地鼓励道:“想想为什么?多尝试几种方法。”
串联电路还简单可行,那撤去电池,学生们还能用自己的小脑袋瓜子让灯泡亮起来了吗?
两位老师又给小组同学发放了柠檬和马铃薯,以及铜钉、锌钉,想让他们通过电解质的方法成功发电。这对于既没有化学知识也没有物理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可以说异常困难,学生们拿着圆溜溜的水果蔬菜犯了难。在一旁观摩的中国老师坐不住了,不少上前给学生提示,“把铜钉插进去,再把锌钉插进去······”,可圣卡洛斯特许学校的老师却制止住了这些“热心”的同行,表示,“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陆陆续续有学生发现了电解质的奥秘,用柠檬插上铜钉作为正极,插上锌钉作为负极,再加上导线,成功点亮了小灯泡。老师Etysha Passaggi表扬学生的同时,还继续鼓励他们用更多的柠檬组成电路点亮两到三个小灯泡。
中西教学大碰撞 课时目标成了难题
据Jessiaca Burtis老师介绍,项目式学习的定义是“在现实生活中值得孩子花费精力去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终生学习者,通过帮助学生完成长期的合作项目,使他们学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
看见如此与传统大相径庭的教学方法,在场的一些中国老师们有了不同的声音。“在我的课堂上如果要让孩子们连接电路,我一定会先给他们铺垫更多的知识,比如安全问题,灯泡爆了怎么做?中国和西方毕竟还是不同,我们每一节课时有限,又要求达到教学目标,很难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一位物理老师谈到,不过同时他也坦言,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方法确实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柠檬发电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学生“赤手空拳”上场实验难度不小,在这种类似情况下,项目式学习的老师会提醒学生如何操作吗?Etysha Passeggi表示,“不会轻易告诉学生。”她认为享受探索过程是最重要的。当问到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课堂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时,Etysha Passeggi觉得中国学生稍显安静了一些。“美国课堂更注重合作,在中国课堂上老师会忍不住去提醒学生。但是项目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即使是在错了的情况下也要自己发现。”
据了解,为了为了把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滴传递出去,一部分有能力有意愿进行国际化教育改革的学校参加了美国教育联合会中国基地学校项目,国内现在有二十余所学校参加了此项目,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就是其中一所。校长张平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将和美国教育联合会展开长期合作,在下个月,会有美国学校前来进行“STEM”课程的交流。“这是我们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不断地发展创新教育。今后,我们还会针对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开设相关课堂,丰富学生的选择。”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大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新需要。(钟雨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