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基地

土豆代收旱季只能吃不用洗的花豆腌菜 云南孩子盼望甘泉改变生活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7-23 11:24

路边杂草看似绿意盎然,但山品村却是异常缺水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6日消息(实习记者张清直记者郭涛)7月初的山品村,路边的杂草绿意盎然,偶尔一两棵两尺来高的火

路边杂草看似绿意盎然,但山品村却是异常缺水

  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6日消息(实习记者 张清直 记者 郭涛)7月初的山品村,路边的杂草绿意盎然,偶尔一两棵两尺来高的“火把果”,红彤彤的果子挂在枝头。山品村党支部书记张俊一路介绍着,这是连翘,这是苦蒿,都是可以入药的。“看着绿油油的,其实等到年底就全死光了。一般三四月份第一场雨落下来,草就长出来;下半年旱季一到,马上就死。将近半年不下雨,这里根本长不出树来。”

  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旱季,对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山品村的村民来说,已经是延续了很多年的大问题。孩子们在学校,可以一整天不喝一口水;村民平时一盆水先淘米洗菜、再洗脸洗手、再喂牲口是常事。更让人无奈的是,每年的春播,都要苦苦守候当年第一场雨。只有春雨落下来,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才能长出粮食。

  干旱带来的痛苦,也许马上就会成为过去。经过地质队员的勘察,穿过厚厚的红砂岩、石灰岩,就有清流静静潜伏在一百多米深的地底下。

  自2012年在云南省禄劝县则黑乡凳子山村启动,浙江在线“甘泉泽校”新闻公益行动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五年来,甘甜的井水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更改变了深山小村山民的生活。今年,“甘泉泽校”第五季即将为这块干旱的土地带来希望。甘泉细无声 浙滇情谊长>>

在旱季,每一滴水都是珍贵的。村民会把一桶水反复用到浑浊无比,最后拿去浇地

  雨季才有绿叶菜,旱季基本“靠天吃饭”

  山品村地处武定县中北部,距县城55公里,是武定县中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下辖四个自然村,有居民365户,共1475人,其中74%的居民为彝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村民人均一年经济纯收入只有6184元。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山品村范围内多为红砂岩,水源涵养能力差,雨季还容易诱发泥石流。据村党委书记张俊介绍,村里常年缺水,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村民灌溉和生活用水绝大部分依靠积蓄的雨水和山间的河流。山间的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每到旱季会出现断流现象。村里的耕地又多是旱地,一到旱季就只能“靠天吃饭”。

  村里唯一的小学距离村委会不远,这是一所包含学前班和小学的学校,共有师生53人。临近暑假,校园里空空荡荡,只有几名二年级的学生在准备考试。供学前班孩子玩耍的游乐设施摆在学生宿舍门口,却也略显破败。

  校长李杰成介绍,学校里大多数学生是住校的,周一来上学,周五放学回家。平时,孩子们就住在校园东侧的学生宿舍里。

  学生宿舍的门窗都敞开着透气,走进室内,可以有一股淡淡的异味。李杰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在旱季,孩子们连喝的水都没有,洗澡……基本上不可能。”

  学校院墙边有三个水龙头,在李杰成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流出过水来。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已经生锈了。

  学校的食堂里,一个大姐正在准备午餐,灶台上的不锈钢大盆里是切成块的黄澄澄的老南瓜。李校长说,因为蔬菜生长需要大量灌溉,所以除了在夏天雨季,孩子们很少吃到绿叶菜,吃瓜类、薯类比较多。“到下半年,就只能吃花豆和腌菜了,因为不用洗。“

  除了学生的学习和安全,土豆批发,用水,就是李校长最关心的问题。甘泉泽校新闻公益行动>>

许多村民家都有这种自制的接水器,用于收集储存屋顶流下来的雨水

  旱季花钱买水,曾修筑水窖终因缺水废弃

  每年的十月到来年五月为当地的旱季,有时会四五个月不下雨。为了缓解旱季村民的用水困难,村里想了很多办法。邻镇有个小水库,村里会定期组织三轮摩托到下游邻村的水库运水。在这里,水算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因此,尽管水库距山品村并不远,但是每次都需要付钱购买,5块钱一吨。这对于年人均纯收入只有6000出头的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小水库也受到季节性缺水的影响。

  拉回来的水,有一部分是固定给学校使用的,这部分钱,由村里平摊。对此,村民都没有异议。学校食堂的房顶上有一个蓄水池,从外面拉来的水会通过水泵抽到容器里存起来。即便十分节省,一次拉来六七吨水大概也只够用一个星期。尽管用水困难,但学校还是尽全力保证学生的生活用水。

  “在家喝不到水,来学校也喝不到水。”学生这样的感叹,让李杰成有点心疼,也有点无奈,“用水确实太紧张。我们也只能是尽量满足学生用餐时有些汤水,以均衡学生的日常用水需求。”

  前些年,村里曾集资在学校后山修建了一个水窖,但是因为水源缺乏,基本废弃了,水窖底部已经被野草覆盖。但是,村民一直细心保护着水窖配套的管网,期待着万一有水的那一天。

山品小学

  爱心井选址小学院内,第五口爱心井即将动工

  目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已经对山品村进行了实地勘察,打井地点初步确定在山品小学一带。机房拟设置在小学院内,便于管理和使用;而出水口设置在小学后山的水窖处,利用原有的管网将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校园,以及全村六百余户村民家中。

  一口井,能够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改变整个村子的未来。

  2012年,云南省禄劝县凳子山村孩子们“把西湖搬回家”的梦想,打动了浙江网友的心。饱受干旱之苦的孩子们,希望可以不再步行数里路去驮水。浙江在线启动大型新闻公益活动“甘泉泽校”,汇集社会力量,为凳子山村打出了第一口爱心井。四年间,四口爱心井相继在云南省禄劝县、洱源县、泸西县等旱区小村落成。甘甜的井水,解决了旱区孩子们的饮水问题,也让村民们脱出身来,打工、接活、建洋芋种植基地、谋划玉米深加工……村子的面貌,渐渐地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